進藏最關鍵的8條路線詳解
目前進入西藏的路線總共有8條(包含從尼泊爾進入西藏的中尼友誼公路),每一條進藏路都有哪些特點呢?這些路從西向東順時針依次是:新藏線、青藏線、唐蕃古道、川藏北線、川藏南線、滇藏線、丙察公路、中尼友誼公路。 新藏線 新藏線的起點為新疆葉城,終點是西藏拉孜。全程走219國道,期間交會318國道。 新藏線簡要概況:新藏公路和其它進藏線路比起來最為艱難。第一、新藏公路的很多路段都是沒有修過的路基和荒灘,全線平均海拔比青藏線還高,路況極差,飯館和食宿點更少,條件也差,但阿里的神山圣湖吸引著無數(shù)人踏上這條艱辛的道路。第二、新藏路最好有向?qū)?,因為很多岔路口是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走錯了往往會耽誤很長時間,最關鍵的是浪費了寶貴的汽油。在新藏線加油都是從私人飯館買高價油,有時要求人家才會賣給你,價格已經(jīng)不很重要了,這就是阿里的特色。第三、新藏線最有挑戰(zhàn)性的路段是從獅泉河到葉城。1060公里要經(jīng)過幾百公里的無人區(qū),翻過7個達坂,雄偉壯觀的喀喇昆侖山使人感到渺小,荒涼遼闊的無人區(qū)使人感到震撼,但由于新藏線根本就沒有長途車,走這條路的游客很少。第四、葉城是一個純正的南疆小縣城,寬闊的街道,熱鬧的巴扎(集市),美麗的維族姑娘,一切就像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樣。新藏線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條進藏路線,與其它三條路線比它沒有秀美的風光,也沒有迷人的風情,更沒有平坦的路面,但卻有神山圣湖的美景,有古格王國的神秘,有喀喇昆侖的壯嚴。走一次新藏線會給人帶來一生的回味。新藏線自駕路線:葉城—243KM—麻扎—180KM—神岔口—183KM—鐵隆灘—98KM—界山達坂 —172KM—多瑪—113KM—日土—117KM—噶爾(獅泉河)—300KM—門土—222KM—馬攸木拉—236KM—仲巴—206KM—薩嘎 —58KM—22道班—182KM—昂仁—53KM—拉孜—157KM—日喀則—213KM—曲水—49KM—堆龍德慶—11KM—拉薩里程:全程約2793公里青藏線 青藏線起點為青海省格爾木市,終點西藏拉薩。全程走109國道,期間交會317、318國道。 青藏線簡要概況:青藏公路是柏油路面,一年四季通車,是進藏線路中最繁忙的公路,很多人都說進藏難,其實走青藏線開輛夏利都能到拉薩玩一趟。第一、走青藏線會有高山反應。從格爾木出發(fā)一百多公里就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昆侖山口,很多人到這里都會有一些高原反應,但只要多喝些水,好好休息就沒有大問題。第二、青藏線路好車多,但由于車速快,司機疲勞,交通事故也最多,所以走青藏線更應小心才是。第三、青藏線沿途野生動物很多,有藏羚羊、藏野驢等,但要想拍到好的照片卻很難,因為距離太遠,我們常用相機鏡頭焦距太短了。第四、青藏線吃飯、加油都很方便。沿路有很多食宿點,飯館大多數(shù)都是回族朋友開的面食店。第五、別聽人說昆侖山口、唐古拉山口多高多險,其實山口處要不是有紀念碑,車開到那兒你都不知道這就是山口。青藏線是在高原平臺上,山勢較緩,沒有川藏線那樣的高山峽谷,但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之上,這條路被稱為通天之路。 青藏線自駕路線:格爾木—158KM—昆侖山口—446KM—唐古拉山口—91KM—安多—140KM—那曲—163KM—當雄—75KM—羊八井—75KM—堆龍德慶—12KM—拉薩里程:全程約1160公里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起點青海西寧,終點西藏拉薩。西寧出發(fā)走214國道,在西藏類烏齊走317國道至那曲,走109國道至拉薩。 唐蕃古道簡要概況:唐蕃古道就是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那條大道,藏族稱其為“迎佛路”。這條大道的起點是唐朝古都長安(今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拉薩)。 古道西段經(jīng)鄯城(西寧)、臨蕃城(湟中多巴)至綏戎城(湟源縣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藥水河)經(jīng)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嶺(日月山)、尉遲川(倒淌河)至莫離驛(共和東巴),經(jīng)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錄驛(興海大河壩)、暖泉(溫泉)、烈謨海(喀拉海)、過海(瑪多黃河沿),越紫山(巴顏喀拉山)、渡牦牛河(通天河)、經(jīng)玉樹地區(qū)、過當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閣川驛),繼續(xù)沿今青藏公路經(jīng)羊八井(農(nóng)歌驛)到邏些(拉薩)。唐蕃古道自駕路線:西寧—50KM—湟源—93KM—共和—342KM—瑪多—183KM—清水河—150KM—玉樹—200KM—囊謙—214KM—類烏齊—143KM—丁青—196KM—巴青—260KM—那曲—164KM—當雄—153KM—拉薩里程:全程約2150公里川藏北線 川藏北線起點四川成都,終點西藏拉薩。全程走317國道,期間交會213、214、109國道。 川藏北線簡要概況:從成都出發(fā)北上在映秀鎮(zhèn)往西,穿過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翻越終年云霧繚繞的巴郎山(海拔4520米),經(jīng)小金縣,抵丹巴。進入甘孜后,經(jīng)道孚、爐霍、甘孜、德格過崗嘎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jīng)江達、昌都、類烏齊、巴青、索縣、那曲至拉薩。北線相對南線而言所過地區(qū)多為牧區(qū)(如那曲地區(qū)),海拔更高,人口更稀少,景色更原始壯麗。與南線新都橋至巴塘一段相比,川藏北線新都橋至德格一線基本上是沿鮮水河、雅礱江而上,時有草場、峽谷、河水、河原等地形,不似南線那般高拔和平緩。其中丹巴是嘉絨藏族的主要分布區(qū),塔公草原(也稱毛埡大草原)一帶風光和人文見長,道孚、爐霍等地民居冠絕康區(qū)乃至整個藏區(qū),甘孜縣河谷是康區(qū)優(yōu)良的農(nóng)區(qū),寺院林立,而馬尼干戈、新路海、雀兒山一帶自然風光優(yōu)美,德格是整個藏區(qū)的文化中心。沿途最高點是海拔4916米的雀兒山,景色奇麗,冰峰雪山美若云中仙子。石渠有康區(qū)最美的草原,如由石渠進入青海玉樹州,經(jīng)瑪多、溫泉可至達西寧或青海湖。沿途高原湖泊、雪山、溫泉密布,極少有旅游者涉足,是越野探險者推崇的極品線路。沿川藏線進出西藏,每年的最佳時節(jié)是5月和8月中旬~10月。5月~8月之間是西部的雨季,川藏線因泥石流和塌方頻繁,故行程安排應較寬裕。除了能領略雨季川藏線分外美麗和誘人的旖旎風光外,還需要駕車穿越塌方區(qū)的勇氣與決心。 川藏北線自駕路線:成都—383KM—丹巴—160KM—道孚—72KM—爐霍—97KM—甘孜—95KM—馬尼干戈—112KM—德格—24KM—金沙江大橋 —85KM—江達—228KM—昌都—290KM—丁青—196KM—巴青—260KM—那曲—164KM—當雄—153KM—拉薩里程:全程約2320公里川藏南線 川藏南線起點四川成都,終點西藏拉薩。全程走318國道,期間交會108、214國道。川藏南線簡要概況:川藏南線于1958年正式通車。南線從雅安起與國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上游,經(jīng)雅江、理塘、巴塘 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jīng)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達孜抵拉薩。南線相對北線而言所經(jīng)過的地方,多為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qū)。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更為秀麗,尤其是被稱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區(qū)。但南線的通麥一帶山體較為疏松,極易發(fā)生泥石流和塌方。川藏南線成都至拉薩全長2140公里,途經(jīng)最高海拔4700米,有“世界高城”之稱的理塘。南線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行進,全為高速公路。雅安至康定段處于川西高原,也即青藏高原東南低緣,特別是在雅安天全縣境內(nèi)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險”之稱的二郎山,地勢逐步抬升,山河走勢呈南北線縱向分布,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再越山、沿河往西挺進。二郎山高3500米左右,隧道通行以后不再有“天險”之稱,但越山后,瀘定至康定間的瓦斯河一段,雨季時柏油路面常被漫漲的河水淹沒和沖毀,并時有泥石流。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折多山是傳統(tǒng)的藏漢分野線,此山兩側(cè)的人口分布、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等方面都有較顯著的差別。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tài)等方面處于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有“嘉絨”之稱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折多山以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基本處于華西豐雨屏帶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對山體和路基的沖蝕和切割作用明顯;折多山以西屬亞寒帶季風氣候與高原大陸性氣候的交揉區(qū),氣候溫和偏寒,亦多降雨,緩坡為草,低谷為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折多山至巴塘一線海拔4000米左右,由東往西有剪子彎山、高爾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緩高山。理塘是此線重要的分路點,往北可抵新龍和甘孜,往南則抵稻城、鄉(xiāng)城和得榮等地。寬闊平坦的理塘地處毛埡大草原,是此線平均海拔最高的縣,其縣城號稱“世界高城”。巴塘往西逐漸進入金沙江東岸谷地,地寬而略低,是藏族傳統(tǒng)的優(yōu)良農(nóng)區(qū)。但巴塘地處地質(zhì)板塊的吻合帶,常有地震。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后,川藏線進入著名的南北縱向橫段山脈三山三江地帶。公路由此進入了長達800余公里的,呈不斷上升的“漕溝狀地質(zhì)破碎路段”。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間,雨季盛行時,肆虐的泥石流及山體滑坡令大地幾成“蠕動狀”,其威力足以使車行此地的人驚心動魄,直至翻過西藏林芝縣境內(nèi)的色季拉山口。此線有盤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川藏線上幾乎所有的天險都集中在這一段。色季拉山口后特別是林芝后,全為高等級公路,直到拉薩。川藏南線是進藏路線中風景最秀美的路線第一、走川藏線別怕高山反應。川藏線從四川盆地的成都開始,一路西行海拔慢慢升高,雖然有很多海拔超過4000米的大山,但只是很短時間的通過,且川藏線多數(shù)地區(qū)植被豐富森林密布,所以不必過多地擔心因缺氧而帶來的高山反應。第二、走川藏線不愁吃喝,川藏線是進藏路線中沿途縣鎮(zhèn)最多的路線。除了各種家常菜,沿途有很多山珍野味,可以一路大飽口福。但由于川藏線時常斷路,應在成都出發(fā)前買些壓縮餅干以備急需。 第三、走川藏路一定要注意裝備防雨。你所帶的相機、器材及衣服、帳篷、睡袋等,都必須具有較強的防水性,不然損失巨大。 第四、走川藏路自駕車最好,因為至今川藏線并未完全開通長途客車,多數(shù)地方分段有車,但過邦達后就幾乎沒車了。第五、走川藏線泥石流塌方路段多,一般泥石流和塌方都發(fā)生在幾個路段,像邦達到八宿,波密到八一鎮(zhèn)等幾個固定地段。一旦路斷了被堵幾天是常事,所以這些危險路段應在天氣好時及時通過,以免被困在路上。因此走川藏線要給自己準備充足的時間,一般要15天~20天左右,季節(jié)應在5月~6月或9月~10月之間,到了7、8月雨季就很難走了。 川藏南線自駕路線:成都—147KM—雅安—168KM—瀘定—49KM—康定—75KM—新都橋—74KM—雅江—143KM—理塘—165KM—巴塘—36KM—竹笆籠—71KM—芒康—158KM—左貢—107KM—邦達—94KM—八宿—90KM—然烏—129KM—波密—89KM—通麥—127KM—林芝—19KM—八一鎮(zhèn)—127KM—工布江達—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薩 里程:全程約2140公里滇藏線 滇藏線:起點為云南省大理市下關,終點為西藏芒康。昆明出發(fā)走320國道至大理,沿214國道至西藏芒康會合川藏南線至拉薩。 滇藏線簡要概況:滇藏線南起云南大理,北至西藏芒康,是最多姿多彩的一條進藏路線。 第一、 走滇藏線進藏沿途經(jīng)過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最多,從大理開始,你就進入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世界。在大理有藏、苗、納西等多個民族,還有著名的“洋人街”;到麗江后繼續(xù)北上,就進入了云南藏區(qū),但這一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中甸和德欽已成了旅游城市,每到節(jié)假日,人滿為患,每個景點都有向你兜售廉價紀念品的小販。過了德欽就人煙稀少了,但在進入西藏境內(nèi)后有一小村內(nèi)有一座醒目的天主教堂,在這高山峽谷中竟出現(xiàn)了百年來從西方傳來的“文明”。第二、走滇藏線路不保通。滇藏公路德欽以南路都很好,但過了德欽進入瀾滄江峽谷后公路同川藏線一樣,經(jīng)常發(fā)生泥石流和塌方。由于這條公路和經(jīng)濟、軍事上的作用不大,沒有很強的公路維護力量,所以常常斷路,在路上堵半個月是常事,有些路段感覺比川藏線還危險一些,如果不是準備充分最好不要走這條路。滇藏線自駕路線:昆明—422KM—大理—183KM—麗江—136KM—香格里拉—184KM—德欽—103KM—鹽井—119KM—芒康—158KM—左貢 —107KM—邦達—94KM—八宿—90KM—然烏—129KM—波密—89KM—通麥—127KM—林芝—19KM—八一鎮(zhèn)—127KM—工布江達 —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薩里程:全程約2361公里丙察公路 丙察公路起點為云南怒江貢山丙中洛,終點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 丙察公路簡要概況:隨著2005年10月1日橫跨怒江第一座大橋——尼大當大橋的建成通車,云南省又增添了一條進藏公路——丙察公路。滇西進藏公路丙察公路起點為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xiāng),終點為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全長87公里,是滇西進藏公路中的最后一段公路。同時也是繼國道214線后云南 省通往西藏自治區(qū)的又一條重要通道。此前,內(nèi)地通往西藏的公路主要有新藏、青藏、川藏南北線以及滇藏等幾條進藏公路。這些公路平均海拔較高,全年有4個月的大雪封山期無法通行。而丙察公路沿怒江北上至察瓦龍鄉(xiāng)后轉(zhuǎn)入國道214線,整條公路海拔低,無雪封山期,年通路率為100%,可常年通行。從貢山縣丙中洛至拉薩公路里程僅1200余公里,按正常行車里程兩天即可抵達,是目前最便捷的進藏通道。沿途還可欣賞到丙中洛、怒江第一灣、石門關、哈達瀑布、通天瀑布、玉立石壁等著名景點和神奇景觀。這條省級進藏公路計劃是從云南貢山直達西藏察隅,丙察公路雖然已經(jīng)全部修通,但通車只能通到秋那桶前面一點點,秋那桶以后全是塌方,但愿這條路不要步波墨公路的后塵。 丙察公路自駕路線:昆明—422KM—大理—525KM—丙中洛—45KM—察瓦龍—120KM—察隅—172KM—然烏—129KM—波密—89KM—通麥—127KM—林芝—19KM—八一鎮(zhèn)—127KM—工布江達—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薩里程:全程約2049公里中尼友誼公路 中尼友誼公路起點為西藏的羊八井,終點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全程走318國道西線。 中尼公路簡要概況:1961年中尼兩國政府簽約合建溝通西藏與尼泊爾之間的中尼公路。1963年6月動工,1967年5月建成通車。路線翻越喜馬拉雅山,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工程十分艱巨。尼泊爾境內(nèi)路線,順喜馬拉雅山南坡,沿遜科西河和波達科西河而行,直達終點。中尼公路經(jīng)日喀則、拉孜、定日、聶拉木,經(jīng)樟木口岸過友誼橋進入尼泊爾王國,終點是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全長850公里。其中,中國路段(羊八井~友誼橋)長736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尼泊爾路段長約114公里,又名阿尼哥公路,海拔約只有1500米。 中尼公路自駕路線:拉薩—68KM—曲水大橋—57KM—尼木大橋—45KM—仁布大橋—20KM—大竹—83KM—日喀則—157KM—拉孜—84KM—白壩—60KM—老定日—152KM—聶拉木—32KM—樟木—13KM—友誼橋 里程:全程約771公里在尼泊爾境內(nèi)經(jīng)過科達里、當塔里、巴拉比斯、巴斯卡爾 、巴克達浦等城鎮(zhèn),長114公里。錄入:cdkszc |